水质生物毒性检测在环境保护、饮用水安全、工业废水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直观、全面地反映水体的毒性水平,弥补理化指标监测的不足,为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生物毒性指的是什么?
生物毒性的定义为污水给生物本身带来的损害的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1.根据毒性的快慢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指的是生物体在接触一次或短时间接触外部化学成分后就会出现中毒反映,这种反映常常表现出来的快,反映效果也较为明显。然而,慢性则恰恰相反,这种接触反映的效应也是特别迟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反映,表现的效果不突出,时间的长短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的物种对化学成分的抵御能力的程度。
2.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发生遗传的特性
遗传突变性是指生物机体在受到外部物质的侵害后,自身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病变,进而在遗传过程中突显,往往造成遗传物质的发生错误的病变,导致遗传特性发生较大的变化。
3.影响内分泌的干扰特性
内分泌干扰特性指是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对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的伤害,造成生物体的分泌异常。
水质生物毒性怎么检测?
1.发光细菌法
发光细菌法是目前最常用且广泛应用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发光细菌(如费歇尔弧菌)的发光特性来判断水体毒性。当水样中含有毒性物质时,细菌的发光强度会显著降低,通过测量发光强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水样的急性毒性水平。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已被纳入国际标准ISO11348和中国国家标准GB/T15441-1995。
2.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通过观察斑马鱼或其他鱼类在特定浓度毒性物质中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水体毒性。例如,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是通过观察斑马鱼在K2Cr2O7溶液中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毒性。该方法能够直观反映水体污染物质的毒性,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3.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法
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法通过观察大型蚤在特定浓度毒性物质中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水体毒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
4.藻类毒性检测
藻类毒性检测通过观察藻类细胞的生长或形态变化来评估水体毒性,通过测量藻液中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检测水体毒性物质的综合毒性。
5.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产生的辐射光强度来确定水中相应物质含量的方法。与细菌发光法相比,化学发光法具有测试速度快、无需恒温器、试剂稳定等优点。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多样,其中发光细菌法因其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成为主流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内涵技术和化学发光法等新兴方法也在逐步推广,为水质生物毒性监测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