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矿产开采、冶炼、电子工业等。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电镀厂、含镉废弃物的处理等都可能释放镉到环境中。此外,农业活动、城市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排放等也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
镉的水质标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生物区系对镉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水质标准应根据本地生物特性制定。例如,淡水中镉的水质基准值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当地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进行调整。此外,镉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6-2023),饮用水中镉的检测范围为0.50~7.00 μg/L,检出限为0.50 μg/L(AAS法)和0.10 μg/L(ICP-MS法)。此外,生活饮用水中镉的限值通常为0.005 mg/L(即5 μg/L)。
针对镉污染,已有多种治理和监测技术。例如,水合二氧化锰等材料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镉,通过吸附、沉淀等机制去除镉离子。此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重金属检测仪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水质中重金属的实时监测能力。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和治理措施,但镉污染的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治理技术的经济性、标准的统一性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高效的去除技术、建立更科学的水质标准、加强国际合作等。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