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测油仪与红外测油仪在油类监测领域各具特色。紫外测油仪以其高灵敏度、低检出限的特点,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低浓度石油类的测定。而红外测油仪则以其检出限高、定性定量准确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动植物油类的监测中。两者在工作原理、测量范围及萃取剂使用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共同为水质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紫外测油仪和红外测油仪在油类监测中各有其独特之处,以下是两者的具体区别:
一、工作原理
紫外测油仪:依据我国环境水质监测紫外分光光度测油法,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及各环境监测部门需要而研发。其工作原理基于各种物质的分子及其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呈现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在pH≤2的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经脱水后,再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其中的石油类物质经紫外光源激发后,分子产生跃迁,当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振动能级时,会以荧光形式释放吸收的能量并发出分子荧光。荧光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石油类含量成正比。
红外测油仪:根据HJ637-2018标准,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吸收情况来分析样品中的油类物质。其工作原理基于油品中水分和污染物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谱的吸收特性。当红外光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而干净的油品则几乎不吸收这些波长的辐射。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油分的含量。
二、适用范围与特点
紫外测油仪: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
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能够准确测量低浓度的石油类。同时,该仪器操作简单,精密度好,性能稳定,且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要求,能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红外测油仪: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系统,以及石油化工、水文水利、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火力发电、钢铁企业、高校科研教学、农业环境监测、铁路环境监测等领域。主要用于测量水体中油分(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浓度。
特点:检出限高,定性定量准确。采用三波段测量,可以准确分析动植物油和常规油的含量。同时,红外测油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
三、萃取剂与测量方式
紫外测油仪:使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剂,符合新国标《HJ970-2018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要求。测量时,通过测定单个波数(如225nm)的吸光度来换算含油量。
红外测油仪:过去常使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但现已被四氯乙烯替代(以避免破坏臭氧层)。测量时,通过测定多个波数(如2930cm^-1、2960cm^-1和3030cm^-1)的吸光度来计算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
综上所述,紫外测油仪和红外测油仪在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与特点以及萃取剂与测量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哪种仪器取决于具体的监测需求和样品特性。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