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溴酸盐(Bromate)是一种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主要由臭氧消毒引发,其生成与水中溴离子浓度、臭氧剂量、反应条件(如温度、碱度等)密切相关,且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浓度。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使用臭氧消毒时,水质溴酸盐的限值为每升10微克(10μg/L),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标准一致。欧盟则规定每升3微克(3μg/L),但这一标准较为严格,通常不适用于中国饮用水标准。
溴酸盐的检测方法多样,包括离子色谱法(I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光谱法等。其中,离子色谱法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被广泛使用,最低检测限可达0.002mg/L,适用于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定量分析。此外,便携式检测仪如GDYS-104SI和T8000-1-BR等,也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的溴酸盐浓度,适用于现场水质监测。
溴酸盐的去除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还原法、紫外光催化降解等。活性炭吸附法因其高效的去除效果而被广泛研究,其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但效果受水质条件影响较大。还原法(如二价铁还原法)和紫外光催化法也被证明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溴酸盐,尤其是在存在难降解有机物时,TiOF2等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尽管溴酸盐的生成和控制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其在矿泉水中的残留问题仍需关注。矿泉水中溴酸盐的生成主要来源于原水中的溴离子和臭氧的反应,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臭氧剂量和反应条件。此外,矿泉水中溴酸盐的去除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例如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法可将溴酸盐降至10ppb以下,同时不影响其他有益成分。
溴酸盐作为饮用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检测、控制和去除技术已相对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条件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