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NO₂⁻)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及污染环境中,具有强毒性和致癌风险。其浓度是评价水质安全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尤其在饮用水、水产养殖和污水处理中需严格控制。
水质亚硝酸盐检测标准限值:
生活饮用水≤1.0(以N计),标准依据GB 5749-2022
地表水Ⅲ类≤0.15,标准依据GB 3838-2002
水产养殖用水(淡水)≤0.1,标准依据SC/T 9101-2007
农田灌溉水≤5.0,标准依据GB 5084-2021
WHO饮用水指南≤3.0(短期暴露限值),标准依据WHO Guidelines, 2017
水质亚硝酸盐来源与影响因素:
1.自然来源
氨氮(NH₃/NH₄⁺)在硝化过程中被亚硝化细菌(如Nitrosomonas)氧化生成。硝酸盐(NO₃⁻)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部分还原。
2.人为污染
农业:过量氮肥施用后经径流进入水体。
工业:食品加工(腌制废水)、制药、印染废水排放。
生活污水: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物。
3.环境因素
溶解氧(DO):低氧环境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温度与pH:高温(>25℃)和中性条件(pH 6~8)加速亚硝酸盐积累。
水质亚硝酸盐检测注意事项:
1.检测干扰
余氯:与试剂反应生成假阳性,需预加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消除。
浊度:悬浮物影响吸光度,需过滤或离心预处理。
2.样品保存
水样采集后4℃冷藏,24小时内分析;或加入HgCl₂(0.5g/L)抑制微生物活动。
3.应急处理
养殖池中亚硝酸盐超标时,可紧急增氧并泼洒维生素C(1~2mg/L)缓解鱼类中毒。
通过科学检测与针对性治理,可有效控制水体亚硝酸盐浓度,保障水质安全及生态健康。
新闻动态